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 最新动态 > 太极拳登堂论

最新动态

太极拳登堂论

关键词:

鸣生亮王培生张全亮

2016-06-13

 

张全亮
太极拳是以阴阳辨证为指导思想,集养生、防身、育人等多种功效于一体的,身心兼修的一种运动形式。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外延无限广阔,是其他任何一种运动形式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太极拳如何修炼才能达到登堂入室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太极拳集吐纳、导引、防身于一体
      吐纳、导引都是我国古老的祛病强身,养生长寿的气功精华。
吐纳,是以呼吸为主的静功。道家强调行止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指的就是呼吸。只是为了保密,从不明说。道家的呼吸方法有数十种,比如粗呼粗吸,细呼细吸,长呼长吸,短呼短吸,长呼短吸,短呼短吸•••••••等等,吐纳是其总称。 吐纳,就是通过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的各种呼吸运动,吐故纳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和血管弹性,通经活络使人健康,强壮。
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动功。比如《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一九七四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帛画《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种导引姿势。导引术在中医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通过手足、肢体的各种动作,加大人体关节、肌肉、脏腑的屈伸、开合、旋转、摩搓,从而达到强筋壮骨,通经活络,气血畅通,祛病强身之目的。
太极拳是把这两种运动形式揉而为一,既不是单纯的内部的呼吸运动,也不是单纯的外部的肢体的运动。它是一种在中正安舒,缓慢自如、内外三合的各种肢体运动中,通过不断的调身、调姿、调息,使身体内外始终保持松柔稳静的平衡运动;是一种招招式式都要做到从丹田出发,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如水洇沙,节节贯穿的浑圆运动;是一种在神领形随的状态下,随着自然缓慢的深长呼吸(吐纳)做如行云流水,诗情画意,摩形纳象,多彩多姿(导引)的情趣运动;是一种独立守神,呼吸天地,动静有序,开合有度,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且式式都具有攻防涵义的武术运动。
太极拳是武术,不是舞蹈,不是单纯的健身术,所有的动作都不是随意的肢体运动,都是根据生死搏杀的需求设定的。但太极拳又不同于所有其他门派的武术,它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武术,是一种依靠粘黏连随、引进落空,合力击发的理念、智慧和巧妙高难的技艺战胜对方。 使对方感到有招使不上,有力发不出,处处不得力,用力即落空的影子拳,水气拳,情趣拳。是一种高难度、高品位、高科技含量的哲理性拳术、文化拳术,是头脑功夫。在名师的指导下,长期、规范、刻苦的练习太极拳,不但可以使腰腿强健、身手敏捷、反应灵活、 重心沉稳,有效预防骨关节病;有效预防跌跤,扭伤、骨折;还可以练成遇事头脑清醒冷静、不盲动、不妄动,能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巧制拙,以捷制疾的防身自卫的能力。    
长期、广泛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有极高的养生价值,巧妙的抗暴功效,神奇的开智效果,无穷的艺术趣味,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古今之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崇尚热爱的一种高雅运动,因为它同时有具有养生、润燥、提高沉稳、和谐能力,陶冶情操的综合功效,当今已成为国内外盛行的时尚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先贤在漫长的求生存谋发展的斗争中(包括与自然斗,与野兽斗,与强敌斗)用生命和鲜血沉淀、积累、总结出来的融养生、抗暴、开智、开悟、育人于一体的,集吐纳、导引、防身为三足鼎立优秀运动形式,是充分体现东方人类文明智慧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人对太极拳的感悟是“古人穷毕生之精力难尽其奥妙”。
   二、按窍运身的练法是攀登太极拳高峰的捷径
    经过广泛的实践证明,久练太极拳能够延年益寿;功夫上身能够以粘黏连随引进落空的技术防身自卫;悟透太极之理,能够把握阴阳,审时度势,顺应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规律,认识、解决各种矛盾;练太极拳达到高层次能够焕发童心,对拳、式;人、事都会产生童趣,使人无邪念、喜欣赏,善追求,爱思索、求上进。但是要完全达到上述四个方面的高级境界,即使有正确的师传,刻苦的磨练,也还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因为太极拳是返先天的功夫,它要求练拳时每个动作都要松柔缓慢、用意不用力;每个动作都要中正安舒,圆转自如,气遍身躯不稍滞;每个动作都要先想后做,先看后行,神领形随;每个动作都要以腰为主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节节贯穿,处处符合阴阳哲理,所以前辈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
那么有没有办法最大限度地缩短攀登太极拳高峰的时间呢?“按窍运身”的理论和练法就是其捷径。拳论要求练太极拳要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名家,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王培生先生,经过数十年对太极拳的苦练精研,天才的发现,按照人体的穴位运身,是攀登太极拳高峰的捷径,在“以心行意,以意导气”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按窍运身”的理论和练法。
   “按窍运身” 就是在拳术的体、用中,先将意念注于一个穴位,让内气自然向此聚合。随之自会循经络运行,内动外随。细心体察,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极为细腻有趣。纯熟之后,在健身上可以有效的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摩的作用;在技击上因为我之内气,在体内细腻不停的流动,使对方之劲力无法落到实处,让对方感到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功夫上身之后,越练越精,可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 的神明境界。
太极拳特别是吴式太极拳强调的“按窍运身”是太极拳的高级运动阶段,他以中医针灸的经络学说作为推动整体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在细微的经络、穴位、细胞分离化和上下功夫,其细腻化瘀,去除顽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身御敌的综合功效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按窍运身”的理论为太极拳爱好者锻造了一个坚实的能够攀登太极拳高峰的阶梯;开辟了一条通往太极拳神秘殿堂的捷径;从客观上把太极拳爱好者送上了一所无形、免费,且能快速、有趣、有效的学习掌握中医经络穴位知识的专业学校;他把中医的经络穴位知识和太极拳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提高了太极拳的科技含量,学术品位,也拓宽了中医针灸学的适用范围,即以意念代替银针,准确熟练掌握后即可强身祛病,又可防身御敌。
“按窍运身”的理论揭开了太极拳的神秘面纱;打开了太极拳神秘殿堂的大门;缩短了太极拳爱好者攀登太极拳具有无限风光之巅的行程;客观自然的把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层次的越来越多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引入了学习研究中医针灸文化的洪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按窍运身”的理论练法的推广普及,这股有益于人类文明、和谐、健康、友善的洪流将会越来越壮大。
已故周恩来总理1959年会见日本友人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周恩来总理不但对太极拳的综合功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科学定位,其中也提出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开示我们太极拳爱好者,欲攀登高峰在苦练精研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哲学、医学特别是中医针灸学。
 三、中正安舒是保证实现太极拳各项功效的基础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防身抗暴功效,开智开悟功效,焕发童心的功效和艺术趣味的得来,都离不开“中正安舒”这一基本要求。
练拳时式、势中正安舒,可以使五脏六腑得位,腹心松静,神清气爽,有益于健身;推手技击时式、势保持中正安舒,可轻灵无滞。不偏不倚,不顶不抗,触之则旋转自如,得机得势;为人处世立身中正,刚直不阿,心胸坦荡,无私无弊,才能做到无私无畏,心安理得。  
何为中正安舒?中正安舒的要求是头端、项纵、与天融;拧颈、竖脊、胸涵空;单腿负重、两线垂(前面鼻子尖与负重腿的膝盖尖,大趾尖上下垂直;后面的尾骶骨与脚后跟上下垂直);四坠(肩往腰上坠、腰往胯上坠、胯往膝上坠、膝往脚上坠)、松腹(肚脐找命门)、耳后听。即拳论所说的“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头容端正,项上纵、势与天融,不前倾后仰,左右歪斜,是中正安舒根本保证。因为人的头好比领导层,必须统揽全局,站的高,看的远,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头又好比秤砣,整体的平衡全决定于头(秤砣),毫厘之偏就会引起千钧之倾。
中正安舒之所以要求颈拧、脊竖、胸涵空,是因为天地万物,包括人体的运动规律,都是公转自转同时进行的。地球必须在环绕太阳公转时,同时自转,才能保持与太阳的平衡,不会被太阳甩出去。
太极拳是一种无为的规律运动,要求练拳时要式、势顺随人体公转同时自转的运动规律进行,不可违背规律的怒气、用力、盲动、妄动、散动。不可离心离德,离经叛道。练拳时要求颈拧、脊竖是强化公转同时自转的意识和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人体的稳定性,灵活性,适应性就会大大提高。不但能强身健体,在遇到外力攻击时,会自动化解,使对方攻击之力落空。公转自转的规律通过反复输入、强化,一旦在意识和习惯里被存储、默认,形成自然反馈的程序,还会惠及到你的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使你能顺应时代和自然界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胸涵空,一是为了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二是提高胸肌的伸缩力,促进末梢循环,提高生命活力;三是疏通气道,增强深长呼吸能力,益寿延年。人的呼吸量与其深度决定着人在运动中的稳定性、灵活性、爆发力;同时决定着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年限。
单腿负重是让重心垂直于一条腿上,虚侧腿才能轻灵活快,前进后退、膝撞足踢,随心所欲。如果重心在两条腿之间,前进后退时还要先移动体重于另一腿,这样迟缓不力,会延误时机。即使是三七或四六分配体重,也不如一条腿在另一条腿上悬挂着时灵活易变,这个规律仅从生活常识中就能体会到。
两线垂,即前面鼻子尖与负重腿的膝盖尖,大趾尖上下形成一条垂直线;后面的尾骶骨与脚后跟上下形成一条垂直线,这是保证重心在一条腿上垂直的硬件条件,做不到这“两线垂”,就达不到重心在一条腿上垂直的要求;
中正安舒之所以要求四坠、松腹耳后听是因为四坠,(肩往腰上坠、腰往胯上坠、胯往膝上坠、膝往脚上坠)。是保证在单腿负重,上下垂直的情况下,重心下移、平衡稳定的硬件条件;
松腹(肚脐找命门),是保证身体上下在一条腿上垂直、沉稳的情况下,能气沉丹田,灵活运转的硬件条件;
耳后听,是凝神于耳,稳定小脑,保持身体运动不失衡的硬件条件。
中正安舒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人的小脑、颈椎、腰椎和髋关节。
小脑管平衡,每个动作都要注意小脑的位置;颈椎的左右旋转是保证小脑与重心垂直的硬件条件;腰椎是所有运动的中主,拳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没有腰腿不生神”之说。腰和头的配合与运动方向、位置,决定着整体的平衡和在推手、技击时能否得机得势的关键。拳论曰:“出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即道出了头(小脑)和腰椎在推手和技击中不出圈决定的作用;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其周围韧带的弹性决定着肢体运动的幅度、平衡与稳定。
中正安舒是上靠头,下靠胯,以腰为轴做同步的旋转、平移,屈伸来完成的,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2016611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活动内容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QQ:1364960387
微信:兔兔侠
邮箱:zhang_xy3188@sina.com
客服中心
鸣生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