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 最新动态 > 陈惠良对张全亮先生及其拳理拳法的评述

最新动态

陈惠良对张全亮先生及其拳理拳法的评述

关键词:

张全亮 太极拳八卦掌

2013-07-22

 2013713下午,著名演员、太极拳名家陈惠良先生夫妇及其子陈易合一起来到鸣生亮健康科技公司(珍贝大厦)探访其同门师兄张全亮先生。二位同为王培生大师入门弟子,再次会面甚是欢喜,虽正值暑热之季,两位吴式太极拳名家欣喜之余,以拳论道,不觉间时过六、七个小时,使得几位在场聆听两位名家说拳的各界太极拳爱好者和弟子们收获颇丰。

陈惠良先生(左一)一家人与张全亮老师:

陈惠良先生简介:

1931年生,江苏镇江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武术七段。

一九五四年七月毕业於上海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表演系。同年九月分配至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任演员。历任演员队分队长、业务副队长、话剧团艺委会委员。从艺四十年,在舞台、银幕、银屏上出色的塑造过众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被载入《科学中国人》、《当代中国电视人》、《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等名人和专家辞典。

业余酷爱太极拳,学拳、练拳十分痴迷,经常废寝忘食。有一则笑谈。年轻时,婚后有了孩子,家务事繁多,练起拳来就忘掉了一切,惹得爱人非常气恼,急起来就讲“你索性跟太极拳结婚好了。还要这个家干什么?!”后来在他的影响下,不但他自己练,爱人练,就连儿子陈刚自幼也迷上了太极拳。他先后向高瑞周、徐致一、吴图南、刘晚苍、高占魁、汪永泉等名家学习过。是当代吴式太极拳著名武术家王培生的入室弟子。为人尊师重道,谦逊好学,肯於用脑,乐於助人。对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法有一定的研究。一贯热心普及太极拳,为弘扬太极文化,与拳友一起举办多期培训班,他个人传授的学生有加拿大、德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地区的爱好者。1998年秋,他在西班牙探亲期间,曾参加中西人体文化交流活动,表演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和太极推手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经过40年苦苦探索,他发表的理论文章有:《吴图南武术思想之研究》、《问尽天下众英豪,谁不翘指赞吴老》、《漫谈太极拳的“中”》、《我站在那就是一把撑开的伞》、《从杨家无凌空发人法谈起》,以及中国太极拳网专稿《缅怀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太极拳与其说是肢体运动,不如说是心意的锻炼》等。现为北京市武协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副社长,中国太极拳网站编委。

 

现将当天陈惠良先生对张全亮先生及其拳理拳法的评述刊登如下,供同门及太极拳爱好者共享(此稿是陈惠良先生后会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和我的家人(老伴和儿子)有幸跟大家一道,聆听全亮师哥如数家珍,漫谈太极文化之道。我虽比全亮师哥大十岁,接触武术和进入吴式太极拳著名武术家王培生老师门下也几乎是前后脚,但他是我所了解的师兄弟们当中佼佼者里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有好多思想和观点,不但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而且也给予我很多启迪和帮助。因此,从心底里一直对他比较敬重。长期以来,直接、间接,默默地学习着他的论著,关注着他的言行和活动,并从中吸取到很多滋养。在做人和习拳两方面都受到很深的教益!比如,刚才他谈到练拳时往哪一站,要求“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

大家有幸跟他学拳,因为经常听,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之处,可是当我看到了这句话,觉得他选用了“融为一体”的那个“融”字,实在称得上是“精到,妙绝”!

“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为始” 这是传奇色彩很浓的武术大家薛颠,在他的专著《象形拳法》里谈到的。他认为:“形意拳的三体式,就是形意拳、象形拳的根本桩法”;“ 三体式是天、地、人,头颈为天,腿脚为地,天地生人。所以练拳先要摆正头颈和腿脚,如此才能蕴养五脏,端正脊椎”。而且还特别强调: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柱正直无曲……。道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为然,无论何时何地,勿忘却此法”,因为“‘脊柱中正才能练精化气’等等。

联想到六十年代中,我跟吴老(图南)学拳时,开始学定势,他说头若“悬珠”,就特别要求顶劲虚领,必须注意下巴颏儿微收,目平视,头顶百会处,似有绳系着微微上提,但切不可刻意上顶,以免意大造成颈项强直的毛病。故曰:“虚领”。能如是,头面也就自然中正,面容端庄,神凝于耳了。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言传身教,平时顶劲虚领(即顶头悬),脊柱正直无曲,“犹如一柱擎天奇峰突起”(原美国太极拳基金会会长周宗桦语)。关于吴老的虚领顶劲。我们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了!至于“腿脚”,吴老在“定势”的第一式“太极势”中,要求松腰圆裆,松胯松膝,脚掌平铺于地,劲气松落涌泉(脚掌的感觉,好似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向四面自然散开)。练拳时他不但要求手上不要用力,脚上亦复如是。有人说:“手不擎风,脚不沾尘”,这种比喻十分确当。

又如:我跟意拳名家姚仲勋老师学拳时,关于头顶部位的要求,他谈到拳諺中有两句话:一句是,“顶上如绳系”;另一句话是“顶上力空悬(身如绳吊系)”。这两句话是一而二,二而一,实际上是强调 “介乎有无之间”,也就是要求“以神领起一身之气”。

王培生老师生前也经常要求门儿里从学者,认真体悟太极桩功的要领:“脚踏黄泉,顶贴天,周身舒展,手要绵”。为什么不说头“顶”天,而说顶“贴”天,因为这一字之差,区别很大。后者符合“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儿”的要求。就好像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这句话,王老师认为,两手举起以后,不能真的去“托”天,否则将会感到胸腹不畅,只有意想两手要去 “够”天,胸腹才会感觉到松快不堵;1976年初秋,我有幸跟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学拳,听说此前有一位外地太极拳爱好者,练了20多年拳,出差到北京,手持介绍信拜访汪老,交谈中,提出想跟汪老摸摸手,汪老未予答理。有一次我跟汪老谈起这件事,他沉思了一下,感叹道: “那人真爱!练了20多年拳,就是不摸门,连站都不会站,周身僵得像根棍儿……”他说:“一个人会不会站,主要看他是不是周身松开,平踏实地”( “平踏实地”,就是他在《杨式太极拳述真》里说的“湧泉穴与地吻接”)。接着他又补充说:“老谱上讲:‘五趾抓地上弯弓’那只是练拳中的一个状态,指发力前的一瞬间而言的;因为‘力从脚心生啊’”。接着我就话茬儿又直接向他请教:“听说您曾讲过‘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他慈祥地笑对我说:“这还不明白吗!老谱上有句话,‘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身体往那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下就是气沉丹田,上就是虚领顶劲。既不偏不倚,中定沉静,又安然舒适,周身节节松展。此外,若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你仔细揣摩揣摩,感觉感觉,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啊?经他这么一指点(引导),我顿时全身似有所感,可不是吗?!‘我站在那儿就是一把撑开的伞’太形象了!而且愈琢磨愈有意思。联想到陈鑫讲:“中气贯脊中”。和《八法秘诀》第一法:“棚劲意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漂浮也不难”。汪老讲的:“往那一站,顶天立地,有下有上”。不就是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吗?!这时,中气贯脊中,呈现出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抜,对拉拔长、一气二夺之势,如再意想由身中垂直线横向散出肩、腰、胯三道气圈,含有向四面八方支撑之意,自己的身体不就好似一把撑开了的、无形的伞了吗?!,它气势均匀,普照全身。汪老还说:“这把伞可以撑大,也可以撑小;可以撑开,也可以不撑开。随心所欲,以意为之”。我兴奋地问汪老:“这是不是就是太极拳的棚劲?”汪老笑而不答……。

举了这么多例子都是说的 “往那一站,从头到脚周身的正确要求和感觉”。可以说,没有一位前辈说得不对,他们毫无保留,说的都是“真髓”,“窍要”,但张师哥通过自己刻苦揣摩,勇于探索在前人传授的基础上又概述出 “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这样一句话,简直使我如获至宝,乐不可支!因为它“言简意赅”,一下子就把你带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力求达到的万物与我同体,宇宙与我同根“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我特感兴趣是这句话当中“融为一体”的那个“融”字,正如前面我打心底里称赞它“精到,妙绝”。如嚼橄榄,如品茗茶。愈琢磨愈有味,真是妙不可言!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可以说又快又好这是社会公认的,但是太极拳有没有技击作用,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刚才全亮师哥复述了前辈们的观点:“太极拳既然是武术,当然有技击作用,要不就不能称其为武术”。基于他对太极拳(包括八卦掌)这一特殊拳种及其特点深透的了解,他把太极拳为什么达到使用(技击)效果比较慢的原因剖析得淋漓尽致,一清二楚。因为习练者必须根据此拳种特点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认识(纯以神行,不尚拙力);改变自己的心态(遇事不怒不争,甘愿吃亏,舍已从人);改变自己的习惯(学会“顺天性抑本性”)而这些都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除此之外,全亮师哥还大胆的提出: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把练用紧密结合,而且讲用法时,还不能只讲推手不讲击打,必须在相互推挽的基础上,顺序渐进学会点、打、拿、发、摔等各种技击方法)。记得三十年代,《江湖奇侠传》的作者平江不肖生(即,向恺然)曾写过一篇详细分析“太极拳不是不能致用,而是难以致用”的文章,两相比较,我全亮师哥的见解可以说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当然,不能忽视时代在前进,认识在发展的因素)。建议大家反复学习、研究一下2006年秋,全亮师哥曾为我赵芹师哥的太极拳专著写过一篇序:“于无声处听惊雷”。开卷有益,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另外,方才在邱总休息室,全亮师哥交给我一份《吴式太极推手的主要理论与技法》,是他刚完成的一篇稿子,让我提提意见,因时间关系,我粗粗的拜读了一遍,因为这次我带来了一本敬请他审阅和把关的太极拳书稿,里面也有一篇我与儿子易合合作共同编写的有关《吴式太极推手的理论与几种基本训练方法》的文章。明显的感觉到此两者之间的差距,我们只是“鹦鹉学舌”,尽量设法最大限度的使认识、思想和表述的字句能接近老师的原话,特别是训练方法方面。而全亮师哥对老师的传承不但有深切的体悟而且融会贯通以后,绝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主要理论部分,他谈了(1)阴阳相助的理论;(2)公转自转的理论;(3)按窍运身的理论;(4)行云流水的理论。这四个方面。完全突破了前人的模式,创新意识跃然纸上。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全亮师哥是国家认可的、梁式八卦掌和吴式太极拳著名的武术家。他技艺精湛,见多识广,实战经验丰富,理论基础也相当深厚,在名家讲堂里,对许多问题多有独到的见解。他不但能说而且也能实作,功夫深厚,曾帮助过不少对太极拳的技击作用持怀疑态度的拳友改变了认识。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们的欢迎。

武圣孙禄堂有句名言:“武术非私有,有德者居之:。这从全亮师哥方方面面的为人和习武的经历、成就、著述以及参加发展武术大业的各种活动所作的贡献中,完全可以得到印证,我想,若用武圣孙禄堂的话来形容他在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原因,那将是再恰当不过了!

对于这样一位有德之人,一位心存大爱,效仿先贤,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非无遗产“无私奉献出来与世人分享的人,理当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期盼有幸经常与他接触的同志们,时刻能想到他的年纪,关照他的身体,使他不要过分劳累,因为年岁不挠人,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不是年轻的时候了!数年前,他在短信中跟我说:“咱哥儿俩有时间好好聊聊”。这次,我有事相求,家人陪我来看望他,没承想,碰到一起,聊起来就没完,六七个小时啊!事后想想我都心疼!好了先说到这儿吧!

 

八十二岁同修陈惠良

整理于:2013.7.19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活动内容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QQ:1364960387
微信:兔兔侠
邮箱:zhang_xy3188@sina.com
客服中心
鸣生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