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 最新动态 > 【鸣生亮岭南分会专栏】 《易经》的太极思维——中华民族大气恢宏的宇宙哲学

最新动态

【鸣生亮岭南分会专栏】 《易经》的太极思维——中华民族大气恢宏的宇宙哲学

关键词:

鸣生亮太极拳张全亮

2018-02-05

 文来源:农弁太极公众号

 

《易经》的变易思维、象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以太极宏观为前提,体现了中国古代大气恢宏的宇宙哲学的民族特征。

 

太极——探究天地万物起源的宇意宙识

 

《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既是讲宇宙的生成,天地的起源,也是讲八卦之由来,功业之定数。“太极”,天地未分的浑沌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东汉郑玄《周易注》云:“太极,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三国虞翻《易注》说:“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

 

“太极”概念,是贯穿易学史众说纷纭的哲学命题。不管后代以“气”论,“无”论,还是以“理”论,“心”论,都是对天地起源,宇宙变化的不同理解,天地宇宙的宏观思维并不因“太极”歧义而有根本改变。

 

在《易经》哲学体系中,“太极”概念,与“乾”、“坤”、“易”、“道”等概念相联系,把“太极”看作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彖上》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又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元”,即始。乾元,指乾之始;坤元,指坤之始。《系辞下》说:“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乾与坤,亦即阳与阴。乾元与坤元,也就是天地两仪,阴阳二气之始,即万物初始资生的根源,亦即“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之意。

 

《系辞上》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这是对天地“大生”、“广生”之德的赞美。《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又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有天地造化,方有万物滋生;有万物滋生,方有男女之孕,夫妇之合,然后方有父子、君臣;有父子君臣关系,方有道德礼仪。这是对天地万物本源和生成序次的一种最朴素的唯物论表述。它体现了《易经》整体思维的宇宙本体论的时空宏观意识。

 

《易经》的“太极”有时又与“易”和“道”相通,《系辞上》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这里的“易”,即“太极”,即天地万物对立统一的自然变化。《系辞上》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道”,就是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而其基本内容,就是一阴一阳的对立双方,互为交感、作用,相互推移、转化,促使事物不断发展。因此,《易经》不仅把“太极”看作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易经》的变化论和阴阳观,都是建立在太极观念的基础上,以探究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为主旨。它不仅肯定宇宙自然的客观存在,而且认为世界万物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变化过程,并由此而进一步揭示自然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充满智慧的以阴阳对立统一观为核心的辩证思想。《易经》的太极观是充满辩证思想的宇宙意识。


 太极——探究天人之道的思维方式

 

《易经》的太极观念,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认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圣人作易,就在于以天地阴阳变化之道,预测人道阴阳变化之殊,以顺性命之理。所以,《系辞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观象于天,观形于地,制而用之,可以为人类之法。

 

《易经》探讨人类与天地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所谓“先天”,指先天地变化之前;“后天”,即为自然变化发生之后。先天的导引,后天的顺应,连天地都不违背其规律,何况人呢!《系辞上》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象上》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易经》认为人类不仅要适顺自然,更应效法自然。《象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本性健,地本性坤,人应该效法天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提出“中正”、“行中”等命题,认为效法天地,顺以动而行于中,才能不失其正。《彖上》说:“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所以,“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又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所谓“中”,则“不过”,“不忒”,顺命位宜而知进退存亡,即“刚柔正而位当”,“中以行,正也”。《彖上》说:“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彖下》说:“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这里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协调平衡,不偏不倚,不过而不无及的和谐观。《易经》认为天道“刚健中正”,“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所以,“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只有“中正以观天下”,“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才能“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而“穷理尽性”,恒久安宁。《象上》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和”,就是和谐之至的“太和”。

 

《易经》的太极观念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大和”思维模式的整体观。在这里,“太极”既是宇宙本体,万物本源,又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变化形态和运动规律。它融象、数、理相结合的思维结构模式和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大和”思维模式于一体,体现了《易经》以“极”为限而又无限的宏观整体论思想体系。“太极”就是中国整体思维方式的同义语;中国整体思维就是“太极”思维。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充满悟性智慧,洋溢理性激情,喷发冲击力量的知识结构和神奇精神。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易经》熔铸象、数、理于一炉和天、地、人为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在世界哲学史是罕见的。作为一种理性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从《易经》到“易学”,其思辩广及各个领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易说至繁。”然而,《易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它赋予中国人特有的神性智慧和悟性的充满辩证精神的整体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观方法论。

 

太极——制控全局、把握关键的智慧谋略

 

整体思维以太极宇宙观为认识论前提,以天人关系为出发点,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宏观视角把握事物的共性。太极,是宇宙生成的母体,万物化生的本源,自然与人类的统一体,包罗万象,涵盖古今,具有无限的时空意象。整体思维以此为起点和原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概括性特征。

 

太极思维要求人们认识宇宙万物,从最宏观的方面去揭示事物的特征,在相互联系的纷纭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共性,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与这种思维方式相应的整体观方法论。所谓方法论,是指认识世界,改变现实与创造新生事物所采取的方法及其智慧的理论。整体观方法论,就是认识世界,改变现实和一切创造活动,由局部到整体,宏观把握,整体驾驭,在宏观整体中寻求平衡与协调的致胜谋略。

 

整体思维以对立统一的阴阳观为思辩逻辑,在宇宙万物互为联系而又相对独立,作用互动而又互为转化的普遍现象中,抓住事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掌控关键和枢纽,以触类旁通,执一统众的方式驾驭整体。

 

阴阳,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两种事物、矛盾、或力量。它赋予宇宙自然以生命,是推动自然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阴阳交感,作用互动,不仅促使自然万物生生不息,而且使宇宙整体有了两仪、四象、八卦的层次关系和演变逻辑。

 

象征宇宙整体的太极,也不仅仅是存在的客体,而且是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趋势,运动的规律。整体观方法论,就是要牢牢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擒控关键,扼守法门。阴阳辩证观,是整体思维方式的思想核心,整体观方法论的灵魂。

 

整体思维以“中正”、“恒久”为理想,因此,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往往以和谐统一的面去抑制矛盾对立的一面,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改变现实和一切创造活动中把握中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保持平衡与和谐,以达到“大和”而“恒久”。这不仅是宇宙自然的自我调节规律,而且是人类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整体思维方式和整体观方法论视之为道德智慧、行为准则,并在后世易学和礼教中发展为中庸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用这种理论施之于政治,是制衡权力、抑损豪强的手段;施之于经济,是抑制兼并,均衡地产、平摊赋税,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措施;施之于文化,是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相互交融并存的原则;用之于人格修养则不偏不倚,入情入理,有礼有节,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上下兼顾,左右留有余地,养成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

 

可以说,中庸贵和的思想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每一根神经,它既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们最深层次的审美价值观。

 

太极——模拟宇宙自然神理气韵的美学原理


 

整体思维以意象图式和符号为表达方式,注重生命运动的神,事物变化的理,物质构成的气和节律运转的韵,以取象比类的形象蕴涵神理气韵的灵性智慧。整体宏观的宇宙“体”并不是人所能触摸,变动不居的自然“律”也不是人所能复制,只能通过人们颖悟的思维去把握,以形象思维去替代概念的表述,从而形成了中国人擅长的形象化的取象比类表达方式,诸如阴阳、五行、四象、二十八宿,以及十二生肖等等。


如果说《易经》用“▅▅▅▅▅”和“▅▅ ▅▅”两种符号代表“阳”与“阴”两种概念,用六十四卦象模拟宇宙自然变化规律,还只是隐含数理的意象符号,在数理的演绎换算中仍显得有些繁复,那么,宋明时期,依据八卦原理所创制的太极图,就更为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易经》哲理,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八卦思维。

 

如图所示,太极图以圆体象征宇宙本源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以黑白阴阳鱼象征天地两仪和阴阳消长变化。阴阳鱼图周边,乾上坤下,天地定位;坎东离西,四象已俱。震巽艮兑,依次布列,八卦乃成。整个图像不仅呈现了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的宇宙自然形态,而且寓意太极生化,万物变通的过程和规律,以直观意会的颖悟方式表达《易经》整体思维理念。

 

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盛赞“天地自然河图”(即太极图)“有太极含阴阳,阴阳含八卦之妙,实万世文字之本原,造化之枢纽也。”尽管太极图如何融象数理、天地人于一体等诸多秘密尚未破解,但圆的和合理念,圆的美学原理,却足以令人遐思长想而意味无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活动内容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QQ:1364960387
微信:兔兔侠
邮箱:zhang_xy3188@sina.com
客服中心
鸣生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